我把温暖送给你
——记全力保障冬季供暖的后勤管理处水暖班工人们
每年的冬季供暖期间,在我校黄海校区和周边居民区都会出现几个异常忙碌的身影,时而爬到楼上,时而钻入地下,这些忙碌的身影就是我校后勤管理处进行抢修作业的水暖班工人们。
任务繁重,恪尽职守
我校黄海校区锅炉房担负着黄海校区校内楼宇及校区外居民区1000户居民的冬季供暖任务,供暖面积达12万平方米,任务重,责任大,情况复杂。今冬气温忽高忽低,加之管线老化严重,导致地下暖气管道压力不稳,进入供暖期以来多次发生供暖故障。水暖班的工人们几乎没有休息日,从早到晚,哪里有情况,哪里就出现他们的身影。班长王伟星总是以身作则,带头坚守在维修第一线,直到排除险情,才会最后一个离开。
技术过硬,经验丰富
下井维修对水暖工人来说是家常便饭,一般人很难体会到这项工作的艰苦。寻找漏点是抢修工作的第一步,除了明处的管道漏点外,还有不少藏在地下,这时就得依靠水暖工人的技术和经验。因为没有先进的测漏仪器,所以只能依靠简陋的听筒进行查漏。白天噪声大,影响检查的准确性,因此查漏工作往往在深夜和凌晨进行。王伟星带领水暖一班人,利用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和对供暖管网的熟悉,不畏苦累,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,今冬到目前为止已抢修的多处漏点都是水暖工人一处一处听出来的。这些漏点如雇用专业查漏公司检测,则需要近10万元费用。
吃苦耐劳,甘于奉献
除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,吃苦耐劳、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在水暖工人们的身上处处体现。下到管道井里维修,因地下热气较重,水暖工李爱明电焊时面罩被水雾遮挡无法看清,只好用手稍做遮挡进行维修工作,面部和眼睛经常被电焊火星溅到,他们经常沾水的双手也因井内外的温度差而裂开多处黑色的口子;有一次家属区8号楼地下化粪池管道开裂粪水灌满供暖井,为了及时完成抢修任务,水暖工人们只有下到狭窄的井底,用勺子一点一点地把粪便清除后再进行维修;有时地下管道井中的故障点离井口有一定距离,维修工人从井口钻入最远时钻进60米左右。为保证工人施工安全避免地下缺氧,这时就得使用鼓风机通风,同时还要在地面打孔保证供氧。
虽然工作条件艰苦,任务繁重,即使是春节他们都要坚守在一线,但水暖班的工人们却很少埋怨和退缩。他们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组成了一道坚强的供暖屏障,将融融暖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了师生和居民,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后勤人。
后勤管理处